精準調度,提升效能:回程排班優化

智慧排班:如何讓「回程調度」更有效率?

在無障礙交通車調度的情境中,多數行程的出發時間是確定的,另外有乘客是到醫療院所門診,回程的時間依看診的醫院、科別,要做哪些檢查,都有所不同。 因此回程的時間是不固定的。交通業者多數採取兩種回程排班方式:

  1. 由乘客自行預估回程時間
    在實務上殊不可行,也非常容易影響車行後續的調度安排,因此較少業者採行此種方式。
  2. 乘客看診結束後通知車行
    此種方式較為靈活,但考驗行控調度人員的判斷能力。

問題:如何安排回程調度派遣?

當乘客通知已經看完診,需要安排車輛前往接送,行控人員需要決定:

  1. 哪位司機最適合接這筆訂單?
  2. 如何在不影響其他行程的情況下,讓這筆訂單順利插入現有行程?
  3. 如果所有司機的行程都滿了,應該讓誰來接這筆單?

如果安排不當,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:

  • 乘客等待時間過長,影響服務品質。
  • 司機的行程安排混亂,導致空車時間過多,影響收益。
  • 司機行駛距離過長,造成油耗增加與疲勞駕駛。

動態排班功能:有效應對「回程調度」需求

當乘客通知已經看完診,需要安排車輛前往接送時,系統會自動進行以下步驟:

  1. 計算預計行駛時間

    • 從資料庫中調出乘客去程訂單,設定回程之出發地與目的地位置,估算行駛時間。
    • 參考Google地圖路線估算與歷史交通數據,預測當下的車程時長,避免派錯車。
  2. 尋找合適的司機

    • 檢查目前正在執行訂單的司機,看看是否有適合的空檔。
    • 若新訂單的上車時間可以順利銜接某位司機的行程,就將訂單派給他。
  3. 計算「回程單」是否可安排

    • 若某位司機剛完成一趟行程,且離新乘客不遠,則評估是否可以讓這位司機接這筆新訂單。
    • 計算這樣的安排是否會影響後續行程,若不影響,則優先指派。
  4. 分配給最早有空的司機

    • 如果所有司機的行程都無法順利插入新訂單,則挑選下一位最早有空檔的司機來接單。
    • 確保不讓任何訂單被遺漏,並讓整體車輛利用率最佳化。

人工 vs. 程式排班,誰更有效率?

如果派遣調度完全依靠人工處理,當現有行程已經有 50 張訂單,現在要動態排入 1 張臨時訂單,調度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計算與評估。

🔴 人工排班的時間成本

  • 分析現有行程:調度員需要查閱所有司機的行程,可能需要 3-5 分鐘
  • 評估插單可行性:考慮不同司機的行程安排,推算插單是否影響後續訂單,可能需要 5-10 分鐘
  • 與司機溝通:聯絡司機確認是否能接受新訂單,可能需要 2-3 分鐘
  • 總時間:約 10-18 分鐘 才能完成一次排班調整。

🟢 程式智慧排班的時間成本

  • 系統會在數秒內分析現有行程,計算所有可能的插單方式,並自動挑選最優解。
  • 最快 1-3 秒內 完成派單,無需人工干預。

📈 節省的時間與效益
假設每天有 20 張臨時訂單需要人工插單,每次人工處理平均需要 5 分鐘,則一天就要花費 100 分鐘(1.5 小時) 來處理排班。如將 「回程調度」 自動化,則100分鐘的工作可以在 1 分鐘內 完成,節省 99% 的時間!


這樣的排班方式有什麼好處?

減少乘客等待時間:系統能快速決定最適合的司機,不讓乘客久等。
提升司機收益:透過合理的派單,讓司機的時間安排更緊湊,減少空車時間。
降低燃油成本:減少不必要的空車行駛,降低油耗與環保負擔。
提升服務品質:讓乘客獲得更好的乘車體驗,提高滿意度與回頭率。
降低營運成本:減少人力調度的時間成本,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。